原文

解谜英语语法(1)

第一章:初识句子

直到几百年前,各个不同大陆上的人还从来没见过面,可是他们的语言里却不约而同出现了同样的结构:句子。这难道不是很奇妙的事情吗?这说明句子的出现似乎是一种自然规律。

句子的核心地位

句子是人类语言最核心的构造。为什么呢?因为人和人说话终究是为了一个目的:描述一件事。

这件事也许只有一个字:吃!

也许可以很长:昨天晚上在上海某路边餐厅吃的鹅肝我吃遍全世界最好的

一个句子表达的就是一件事,或者叫做一个“事件”。人与人交流,无非就是讲述一个个的事件。

你需要的能力

所以要掌握一种语言,你只要掌握句子就行了。有了句子就有了一切。

掌握句子包括两件事情:

  1. 能够迅速地造出正确的句子,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。
  2. 能够迅速地理解别人的句子,准确地接收别人的意思。

这两件事,一个是“发送”,一个是“接收”。因为语言是沟通(或者叫“通讯”)的工具,所以它就只包含这两件事。

句子的本质

假设我们是原始人,还没有语言。我想告诉同伴“我吃苹果”这件事,该怎么表达呢?没有语言,那我可以先画个图嘛:

到后来,部落里的人聪明了一点,发明了“符号”这种东西。他们给事物起了简单的符号名字,不再需要画图了,所以我们有了 I, apple 这样的词用来指代事物。有了 eat 这样的词,用来代表动作。所以画面变成这个样子:

后来干脆连框也不画了。直接写出这些符号来:

I eat apples.

那么,你觉得“我吃苹果”这个事,里面最关键的部分是什么呢?是“我”,“苹果”,还是“吃”呢?

稍微想一下,你也许会发现,关键在于“吃”这个动作。因为那是我和苹果之间发生的事件。这句话是说“吃”这件事,而“我”或者“苹果”,只是“吃”的一部分。

用 eat 这个词,你不但可以表达“我吃苹果”,还可以表达“他吃面条”,“猫吃老鼠”之类的很多事情。于是,聪明一点的人就把 eat 这个词提取出来,做成一个“模板”:

这个模板就是所谓“动词”。eat 这个动词给你留下两个空,填进去之后,左边的东西吃右边的。

动词是句子的核心

就像我说的,句子是语言的核心,而动词就是句子的核心。动词是事件的关键,比如 eat。

A eat B.

我们可以选择空格里的 A 或者 B 是什么。但不管怎么换,事情仍然是“吃”。为了描述方便,我们把 A 和 B 这两个空格叫做参数(parameter)。

这跟数学函数的参数(f(x) 里面那个 x)类似,也跟程序函数的参数类似。用数学或者程序的方式来表示这个句子,就是这样:

eat(A, B)

其中 A 和 B,是动作 eat 的参数。我只是打个比方帮助你理解,当然我们不会这样写英语。如果你完全不懂数学或者编程,可以忽略这个比方。

动词决定了它的参数在什么位置,它们可以是什么种类的成分。比如 eat,它的两个参数只能是某种“物”。你不能放另一个动词(比如 walk)进去,也不能放 red 这样的形容词进去。这种动词对参数的约束,我们把它叫做“参数类型”。

你可能发现了,一个句子除了动词,就只剩下动词的参数了。动词对它的参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,动词就是句子的核心。准确理解一个动词“想要什么参数”,什么样的构造可以出现在那个参数位置,就是造出正确句子的关键。

使用不同的动词可以造出不同的句子。所以要理解语法,你在初期应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各种各样的动词身上,而不是花几个月时间去背名词和形容词。我并不是说名词和形容词不重要,只是它们并不是核心或者骨架。

没有人会怪你不认识某种恐龙的名字,但如果你不能理解“I am not used to eating garbage food.” 是什么意思,那你可能就有麻烦了。

如何造出正确的句子

我已经提到,对于人的语言能力,“造句”能力占了一半。很多人不知道复杂的长句是怎么造出来的,所以他们也很难看懂别人写的长句。

我并不是说一味追求长句是好事,正好相反。如果你能用短句表达出你的意思,就最好不要用长句。虽说如此,拥有造长句的“能力”是很重要的。这就像拥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是重要的,虽然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用到核武器。

当然,制造长句不可能有核武器那种难度。造长句其实挺容易。你只需要先造出一个正确的短句,然后按照规则,一步步往上面添加成分,或者把其中某一部分“扩大”,就可以逐渐“生成”一个长句。

这就像造一个房子,你首先打稳地基,用钢板造一个架子,然后往上面添砖加瓦。你可以自由地选择你想要的窗户的样式,瓦片的颜色,墙壁的材质,浴缸的形状…… 好像有点抽象了,我举个例子吧。

首先,我造一个最简单的句子。最简单的句子是什么呢?我们已经知道动词是句子的核心,有些动词自己就可以是一个句子。所以我们的第一个句子就是:

eat.

它适用于这样的场景:你在碗里放上狗粮,然后对狗儿说:“吃。” 当然,你体会到了,这句话缺乏一些爱意,或者你只是早上起来还比较迷糊,不想多说一个字,但它至少是一个正确的句子。

接下来,我们知道 eat 可以加上两个参数,所以我就给它两个参数:I, apples。

I eat apples. (我吃苹果)

这个句子适用于这样的场景:别人问我:“你一般吃什么水果呢?” 我说:“我吃苹果。”

有点单调,所以我再加点东西上去。

I eat Fuji apples. (我吃富士苹果)

Fuji 被我加在了 apples 前面,它给 apples 增加了一个“修饰”或者“限定”。它只能是富士苹果,而不是其它种类的苹果。

但我并不总是吃富士苹果,我有时不吃苹果。我想表达我只是“有时”吃富士苹果,所以句子又被我扩充了:

Sometimes I eat Fuji apples. (我有时吃富士苹果)

你觉得这个 sometimes 是在修饰(限制)句子的哪个部分呢?它在修饰“我”,“苹果”,还是“吃”?实际上,它是在限制“吃”这个动作发生的频率,所以它跟 eat 的关系紧密一些,也就是说它是在修饰 eat,而不是 I 或者 apples。

以此类推,我们可以把它发展得很长:

Sometimes I eat fresh Fuji apples bought from a local grocery store.

我有时候吃从一个本地杂货店买来的新鲜富士苹果。注意,虽然这句子挺长,但它的“骨架”仍然是 I eat apples.

我已经演示了,一个长句是怎么“生成”的。先造一个短句,然后往上面添砖加瓦,是写出长句的关键。正确的短句,按照规则加上一些成分,就成为正确的长句。这样你的语法就会一直是正确的。

当然,扩展句子的时候,你不能随意往上加东西,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规则才能正确的衔接。比如,你只能把 Fuji 放在 apple 前面,而不是后面。这就像造房子的时候,你不能在该放窗户的地方放一道门,你不能用错配件和胶水。所谓语法,很多时候就是在告诉你这些部件要怎么样才能接的上。

在后面的章节,我们会逐渐接触到这些细节的规则。

如何理解长句

人与人交流的另一个部分就是“接收”。如果书上有很长一句话,你要怎么才能理解它呢?许多人看到长句就头痛,不知道该怎么办。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长句都是从短句扩展出来的,所以产生了恐惧感。

其实理解长句的方法,都隐含在了上一节介绍的造出长句的方法里面。造句的时候我们先勾画出一个框架,然后往里面填修饰的东西。理解的时候如果有困难,我们可以用类似的办法。我们首先分析出句子的主干,把它理解了,然后再往上面添加其它的成分,逐步理解到整个句子的含义。

比如之前的那个例子:

Sometimes I eat fresh Fuji apples bought from a local grocery store.

你需要“反向思考”,分析出句子的主干是短句“I eat apples”。如果你觉得一下子找不到主干,那么你可以试试挨个的找到“修饰成分”,把它们逐个删掉,最后留下来的就是主干了。

注意,主干“I eat apples” 本身就是一个语法正确的句子,它满足所有的语法规则。于是你理解了它在说“我吃苹果”。然后你逐渐加上细节,知道是什么样的苹果,从哪里买来的,什么时候吃。

漏掉或者误解了细节,你可能会误解一部分意思,但抓住了主干,你就不会完全不理解这个句子在说什么。

再次强调,每一个复杂的长句,里面都藏着一个非常短的,语法正确的短句。理解长句的关键,就在于找到这个短句。

如何获得识别修饰成分,找到主干短句的能力,也在于你对具体的语法规则的理解。这些我们在稍后的章节介绍。

如何培养真正的能力

这一章我只是介绍了你需要的两种能力,可是如何培养这两种能力呢?其实它们两者是相辅相成的。造句的能力可以帮助你理解别人的句子,而阅读别人的句子,分析其结构,可以帮助你获得造出类似句子的能力。

所以我给你开的处方是这样:

  1. 练习造句。每学一个动词,要用它造出多个句子来。这样你就获得对它的灵活运用的能力。
  2. 分析句子。看到一个复杂的句子,觉得理解有难度,你就把它抄下来。按照我介绍的“造句方法”,把它分解成主干和修饰成分。不久,你就会发现你的理解能力和造句能力都提高了。

要注意的是,分析句子的时候,没有必要去纠结一个成分“叫什么”,对应什么术语。比如它是表语还是宾语,还是宾补…… 这没有意义。

你可以理解任何英语句子,你可以成为很好的记者或者作家,却仍然不知道什么叫做“宾补”。你只需要造句的能力和理解句子的能力,而你不需要术语就能做到这两点。

最后可能有人问,你这是提高实际的英语能力,可是我需要应付的是标准化的考试。这样做能行吗?当然行,而且你做语法题的速度会非常快。没有考试题目会要求你“找出句子里的宾补成分来”。实际上,题目里不可能出现“宾补”这个词。他们只会在那个成分的位置留一个空,让你选择合适的内容填进去。也就是说,你不需要知道那个位置叫“宾补”,就能做对题。

实际上,做题的时候,你的头脑里根本不应该出现“宾补”这样的术语。具有了真正的英语能力,做语法选择题的时候,你会一眼就选对正确的答案,却说不出这道题在考你哪方面的能力。是时态呢,还是某种句子成分?我不知道,因为那毫无意义,关键是我做对了题目!我就是感觉其它答案都不“顺口”,我根本不会写那样的句子,而正确的选项一眼看起来就是“通的”。

所以不管是实际的交流还是做题,死抠语法术语都没有什么意义。你去问问每一个英国人,美国人,他们是怎么做对语法题的,你会得到同样的答案。这本书就是要帮助你得到这种母语级别的能力,而不是一些纸上谈兵的术语。